说实话,你为什么要在朋友圈设置“三天可见”?

2018-04-2316:38:15来源: 成都商报 评论 14,197

随着互加微信比互留手机号更普遍地成为“认识一下”的方式,一个人的朋友圈也就这样渐渐被越来越多不算熟悉的人看到。微信朋友圈最初的私密性和封闭性,早已不复存在。 于是,很多人为了保持私密性,除了屏蔽和分组之外,将朋友圈设置为“三天可见”。这似乎正在成为一股新的潮流。

说实话,你为什么要在朋友圈设置“三天可见”?

认识一下可以,但我不愿意你了解我太多过去;如果你不持续关注我,那就别想看到有关我更多的东西……社交媒体时代,人们的种种心态可谓不一而足。美国作家雷蒙德·卡佛有本著名的短篇小说集,名叫《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,我们在谈论什么》。这句话你可能感觉很耳熟,因为被无数次地代入别的名词来用过。

那么,当你在微信朋友圈设置“三天可见”的时候,你是在心里给自己和其他人,设置些什么呢?

不太理解

稍等,我翻一下“剪贴簿”

什么?谁撕得只剩三页了!

——对于这种含金量低的朋友圈,一个月看上几分钟,本来是很高效的事情,但是只剩三页的剪贴簿,还有必要保留吗?

最开始发现身边有朋友设置了“三天可见”,是我专门去看一个前同事的朋友圈的时候。这位姐姐挺矫情的,有点喜欢晒娃,三天两头发一些她女儿的柔光滤镜照,于是我很早就屏蔽了她。

但毕竟大家还是同在一个群里,时不时会聊天,而且我也是个好奇心、八卦心比较重的家伙,偶尔也会想看看她又带娃去哪儿遛了、去哪儿逛街了什么的,万一那个地方还有点儿好玩呢?

用这种“单方面关进小黑屋(屏蔽)”+“偶尔不定期看望(翻过往记录)”的方式,我自以为节约了不少平时的精力,想了解些什么的时候也可以随时去了解。

对于这些半熟不熟的微信联络人,这样处理后的朋友圈,在我看来就像一本关上的剪贴簿,本子上尽管他们去贴那些花花绿绿的照片,写那些半真半假的心得,都不会影响我。当我有闲心和时间的时候,就随手捡出一本来翻阅一下。

多半时间,翻完了之后,我会在心里默默点头:“嗯,看来当初屏蔽他们是有道理的。”

就在上周,和闺蜜聊天时,她问我某个商场是不是有个牌子的家居产品在打折,我忽然想起那个前同事貌似去逛过,因为她在群里说自己买了好多“美美的香薰蜡烛”,说要给女儿来个烛光浴什么的。

我心想,她一定会发朋友圈。便自信地对闺蜜说,“稍等,我来翻一下剪贴簿。”她还奇怪我为啥冒出来这个词儿,我一边得意地打开微信,找到那位前同事的名字,一边给她解释自己的“发明创造”。

结果,紧接着我就哑火了——

捧着手机看了两秒钟,我抬起头望向闺蜜:“什么!她居然设置了三天可见!”

同时她仍然保持着每天都发至少一条的频率,那次提到买东西的时候,至少一周以前了,如有需要的信息,也是啥都看不见了。最新一条又是她家那个柔光滤镜的半虚构宝贝,手拿一支甜筒,得意洋洋对着镜头笑……

一瞬间竟然心生遗憾,其实有时候翻翻她的“剪贴簿”,二十条里面总还有一两条有点儿意思的原创或值得浏览的转发文章。休息时间那么宝贵,我也不想成天抱着手机刷,对于这种含金量低的朋友圈,一个月看上几分钟,本来是很高效的事情,但是只剩三页的剪贴簿,还有必要保留吗?

从此以后,这位前同事可能永远都会是隐藏在我通讯录里的陌生人了。(Vivian)

过去一时的感慨之言

变成意想不到的小小感动

——心里某处仿佛被一根手指轻轻触动。不仅是因为没想到她竟然会认真看我朋友圈,更因为连我自己都不曾去翻当时随手的记录,她却记得。

第一次跟朋友抱怨那个“三天可见”朋友圈的时候,对方发过来一句段子,大意是:让刚加的还不太熟的人翻自己以前发的朋友圈,感觉像在被挖祖坟。

我在心里翻了个巨大的白眼,这个比喻大概是我见过最夸张的了。把自己随手拍的图、随口发的嗲,看得比天还大,也是自恋到家。

同时也禁不住感慨,微信的初始设置下,陌生人都能查看十张照片,现在圈子越收越紧,也越来越没有“朋友”的味道了。

但是,图片是你选的,文字是你敲的,私密的心事,尽可以写日记或藏在心里,愿意发出来,前提就是与人分享啊!其实,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通过朋友圈去了解一个刚认识的人,甚至有人说,朋友圈已经成为一个人的“隐形简历”,如果只显示三天的朋友圈,无形中也会让自己少了很多被潜在朋友了解的机会。

以及,被理解的机会。

上个月我经历了一个人生的小低谷。从外表上来看,生活依然风平浪静,无论工作还是家庭,都没什么实质性的变化。但在我自己内心,却一度难过挣扎到连续失眠。

而且无人可诉。现在谁压力不大呢?只要看上去没遭受巨大损失或意外变故,再难过也没办法说。我感觉自己已经开始理解那些患上抑郁症的人了。

直到上周五的中午,在星巴克碰见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,本以为只是普通寒暄两句,我堆着礼貌而不失真诚的笑,心里其实冷冷的,端着咖啡打算走,她忽然叫住我,没头没脑地说,“对了,一直想问你:上个月你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,‘万物皆有裂痕,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’。我觉得说得特别好,是哪位大神的原话啊?”

我当场愣住了,心里某处仿佛被一根手指轻轻触动。不仅是因为没想到她竟然会认真看我朋友圈,更是因为连我自己都不曾去翻当时随手的记录,她却记得。

不好意思地笑笑,心里热乎起来,“莱昂纳德·科恩,我很喜欢的歌手。”

她也微笑起来,“你配的那张意境图也好美啊。你真是个感性的妹子。”

过了两天我才想起来,这位朋友是个摇滚迷,她怎么会不知道科恩呢?我点开她的朋友圈,她一两个月才发一条朋友圈,我很快就翻到了2016年11月,科恩去世那天,她简简单单发了一句“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”(与我舞到爱的尽头)”,正是科恩的一首歌名。

万物皆有裂痕,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。与遗憾共生,并安之若素,是每个人的必修课。生命是如此短暂,让我们唱歌吧,让我们跳舞吧,让我们随着音乐,缓缓舞向所有的尽头。

如果我也设置了三天可见,或者她如此设置,那么这份意想不到的小小感动,就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。

以前,我以为朋友圈很干净或者喜欢都删掉的人很酷,后来我又想,其实朋友圈堆成山的人才是真的酷,没用的链接、过时的段子、新欢、旧爱……他们根本不在乎过去发生了什么,自己曾经如何。活在现实、看向未来,真正的放下不是绝口不提,而是在回忆涌上心头的某一天,自己笑着跟朋友讲讲。(霜酱)

支持如此

大领导突然面对面加微信

之前的分组设置派不上用场

——之前对朋友圈的分组设置里没有领导,所以,新加的人不管我怎么分组,都可以完整看到我曾经发出的所有信息。

我从小就养成了记录的习惯,从读书时代的手写日记到QQ空间,从微博到微信朋友圈,重大事件的记录、电影音乐的评论、日常生活的感叹,都被我零星记录了下来。

在网络空间里,我曾经的划分是:工作在QQ,生活在微信。可是不知不觉间,工作和生活的联络都逐渐转移到了微信上,我一度花了大把的时间把所有的联系人都分类整理,坚持用不同的面孔来面对不同的人。

于是,我的朋友圈开始陆续出现“亲戚不能看系列”、“同事不能看系列”、“酒肉朋友不能看系列”以及“指定人士必看系列”,就这样累并痛快着持续了好长时间。

虽说自己的朋友圈自己做主,但偶尔也会出现不小心选错分组或选错可见的尴尬情况。记得有一次我休年假,并没有告之同事要出国旅游,结果发朋友圈时不小心选成了同事可见,于是好几个同事纷纷私聊我,让我帮忙带东西。迫于无奈,我回国时还给每个办公室都带了一份伴手礼,本来想彻底放松的年假,因为一条选错分组的朋友圈,搞得有点劳累。

起初知道三天可见这个设定时,我还觉得特别好笑,堂堂微信上的好友,朋友圈的可见程度还比不上人家陌生人的“允许查看十张照片”,多么讽刺!

然而,就在今年,我也身不由己地加入了朋友圈三天可见的大部队,这一切都源于大领导突然加了我的微信!

那天因为开会的原因,集团领导突然需要加我微信转发一个东西,面对面的瞬间,我连拒绝的理由都来不及想,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扫码,与大领导互加了好友……

回公司的路上,我是忐忑的:想到前几天才发了一条吐槽公司加班没效率的朋友圈,如果被大领导看到,岂不是死定了!三思之后,我迅速把朋友圈的隐私设置改成了三天可见。

因为,即使当下我将领导分到了同事组,但是由于之前对朋友圈的分组设置里没有领导,所以,新加的人不管我怎么分组,都可以完完整整看到我曾经发出的所有信息……

谢天谢地,有个三天可见的设置,避免了我地毯式清理朋友圈的巨大工作,也让我依旧有这么一个私人空间,可以对生活尽情感叹而毫无顾忌。就好像童话故事里写的一样,三天以及分组可见,大概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倾吐秘密的那个树洞吧。(茜狸)

和现任稳定交往半年以上

我把朋友圈设置为半年可见

——闺蜜问我:“那你俩要是结婚了呢?你要全部放开吗?他看到以后会说什么呢?”我说,不会看到的,半年刚刚好,足够了。

和大K交往8个月后,正好是元旦,那天,我把自己的朋友圈设置为半年可见。

那天我记得天气很好,或者可能只是因为我心情好。我们一起去喝下午茶、逛街然后一起晚饭,他随时都牵着我的手,俩人说笑到开心之处,他会很自然地把我手背拿到嘴边轻轻贴一下,特别甜。

当晚,我把白天在太古里LINEfriends咖啡门口拍的照片,还有路边的花草和晚上的烛光,一一发在朋友圈里。朋友们踊跃点赞,闺蜜更是直接留言:“哇!你又开始撒狗粮啦,看来这次很认真啊!”

我私信回复闺蜜:“这个‘又’字是故意要提醒我什么吗?煞风景!”

她发来一堆龇牙咧嘴大笑的表情:“来打我嘛,不怕不怕,我看好大K哦,忘了过去吧!”

大K的回复则在我意料之中:“宝贝,你的朋友圈我可以看完最近半年了啊~~”

我给他回:“好好表现,撑到明年给你全部的权限,嘻嘻。”

虽然回得嬉皮笑脸,其实心里很有几分伤感——跟前男友分手之后,我才设置了三天可见。有些共同的朋友,我不想屏蔽谁,但也不愿新认识的不熟的人看到我之前发过的那些恋爱絮语。

刚开始疗伤的那段时间,我去那个相熟的发型师那里剪头发,想换个心情,他还不晓得,一边给我剪头发一边给我介绍一家新开的餐厅,说特别适合情侣去。

走出理发馆,我站在街上,拿出手机,很冲动地想马上全部删掉过去,但最后一刻还是放弃了。

我觉得,既然是真实经历过的,就不要刻意销毁,不论好坏,都是自己选择和走过的路。最重要的是,当时心情不好,而我一直都提醒自己:心情不好的时候想做的事,缓一缓再说。

于是就一直保留了下来,只不过把设置改了,所有能看到之前历史的,都是已经看过的,所有新认识的人,就不用让他们知道了。

跟大K认识后,他也第一时间去看了我的朋友圈,但是当时可能还不好意思来问我,直到我俩基本确定了恋爱关系,他才趁我心情好的时候问过一次:怎么只能看三天啊?

我说现在微信加的陌生人太多啦,不太想耍朋友圈了,你去看我微博嘛。他可能会猜到一点,但也不愿问得太多。再说了,当时我们交往才两个多月,他也自觉没资格追问太深,毕竟都是适婚年龄的成年人,谁没有过去呢?

渐渐地,在这段感情里,我对未来越来越有信心,过去伤痛的影响,也越发变得无足轻重,但过去的就是过去了,当时我就决定:等我俩稳定交往半年以上,就放开半年的朋友圈。

闺蜜问我:“那你俩要是结婚了呢?你要全部放开吗?他看到会说什么?”我说不会的,半年刚刚好,足够了。

weinxin
N软网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观点新鲜独到,有料有趣,有互动、有情怀、有福利!关注科技,关注N软,让我们生活更加美好!
  • A+

发表评论